题 引:自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质量兴省工作会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以来,质量兴省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开展。这是云南省各族人民经济建设中的大事,是云南省质监工作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云南省质监工作的重要成果。
日前,记者就该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和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
质量兴省——富民强滇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实施质量兴省战略作为从根本上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摆上了议事日程,全面启动实施了质量兴省工作。一是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召开了全省质量兴省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质量兴省的目标和任务,把质量工作上升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有力推进;二是针对质量兴省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实际,注重依靠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以工业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为突破口,成立专门工作组,分解目标任务,细化落实责任,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新格局;三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州)、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兴品等“四兴”工作。
特别是云南省质监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统筹兼顾,全面履职,大胆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提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做出了新贡献。
记者从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中了解到,该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具体目标是:
“十二五”期间,主要优势产业企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支持和带动特色明显的矿产、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光电、烟草、珠宝、旅游、花卉、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民族文化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形成30个左右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经济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力争形成16个主营收入过1600亿元、产品在国内领先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和集团。
一是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到“十二五”末,重点领域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重点产业企业和食品、危险化学品等重点产品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信用档案;烟草、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化、生物、装备制造、光电子等重点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85%以上。农产品100%推行无公害生产,通过“三品”认证产品数突破250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0个、云南名牌产品50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1500个。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和进出口贸易率指数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二是工程质量全面提升。到“十二五”末,城市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竣工建筑、道路、水利工程100%达标;新开工建设工程100%执行节能环保标准;普遍推行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占有一定比例,住宅性能全面升级,施工企业综合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施工企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优良工程、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获奖工程比率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三是服务质量整体改进。到“十二五”末,全省服务业领域有效拓宽、功能明显增强、结构趋于合理,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服务业龙头企业改造培养成效明显,特色中小型服务企业发展效果显著,服务行业整体顾客满意度显著提高;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和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示范试点数量达到或超过50个;旅游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二次创业”成效显著,与国际接轨程度明显提高,生态旅游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信息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取得成效;面向生产、面向民生、面向农村的新兴服务业基本形成规模,能较好满足提高经济发展、增加城乡就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四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十二五”末,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比重明显增加,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效果。九大高原湖泊和重点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85%以上且主要污染物年均值满足国家二级标准(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城区);九大高原湖泊水环境功能达标率达50%,主要河流水环境功能达标率达7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5%,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90%。生态创建取得明显成效,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取得突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减排、能源再生、生态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云南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榆坚谈道,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是一项崭新的、科学的、深入的、持久的、宏伟的系统工程。质监局作为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牵头部门,将贯彻落实好《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全力以赴做好组织、协调、推进等各项具体工作。就质监系统来讲,重点要抓好名牌培育、抓好标准提升、抓好质量奖励、抓好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做好统筹推进。细化实施方案,制订工作计划,推进质量兴省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做好组织协调。健全领导机构,质量兴省办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做好督查考核。建立完善考核体系,确保质量兴省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四是做好宣传引导。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质量——大合力
实施质量兴省战略以来,云南全省质监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立足质量振兴、服务社会,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监督、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等职能,同时,还结合云南实际,自主创新地开展了创建质量走廊活动,不断强化质量基础建设,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得到普遍提高,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联动的大质量工作机制新格局初步形成,质量兴省战略正朝着更宽、更广、更新、更高领域延伸,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云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指出,质量兴省是云南全省重要的发展战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省委、省政府的各个部门。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要树立大质量观。质监部门要深入研究,认真谋划,找准切入点,积极做好服务和促进工作。特别是质量基础建设的投入要向标准化、质量走廊示范区和质检技术机构倾斜。过去,说起质量,往往认为是质监一个部门的事情。在大质量观的社会中,质量不再是一个技术名词,而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公共义务,是一个宏观概念、一项宏观工作。树立大质量观,就应当站在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看质量,围绕升级转型抓质量。
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构建“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除云南省质监局外,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厅、省旅游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参与,并分别承担了相应的工作任务。为了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质量、大监管工作新格局,该省要求各级政府要将质量兴省工作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李江强调,相信在大质量工作机制下,有各地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云南全省一定能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发展局面。
质量新理念——事业新发展
近年来,云南全省质监系统充分发挥职能,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这一主线,强力推进“质量兴市(州、县、区)、质量兴企、质量兴业、质量兴品”工作,把质量、计量、标准、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安全贯穿于整个质监工作的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服务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扎实的作风,全面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推动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振兴云南边疆民族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云南省质监系统为了把质量兴省工作抓得深入扎实,搞得有声有色、抓出成效、惠及民生,积极引导全省企业广泛开展创建“质量走廊”活动,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那么,什么是“质量走廊”,创建“质量走廊”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质量走廊”,就是在质监局的牵头引导下,协调各部门、企业及社会各界有组织、有目的的共同参与,有效地把各地的产业结构、资源优势、人文风情、生态环境、名优产品、区域经济特色等,把具有质量兴省战略高度性、地标性特点、重点、亮点、闪光点的质量典型聚集在一块,编织成一道道优美的质量风景线;把全省各条战线上最新、最美、最好、最优的质量成果汇集在一起,着力打造和创建成具有云南特色的高品质“质量走廊”。
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围绕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把握质量发展方向,展示质量振兴成果,把“质量走廊”建设成为质量文化的宣传廊、质量提升的示范区、质量成果的风景线、质量惠民的主阵地、质监工作的大舞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云南全省质监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全面履职,为提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保障“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促进“两强一堡”建设,圆满完成质量兴省战略目标任务,必须深化“六为”理念,增强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必须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建立抓质量、促发展的有效载体。在交通要道、产业集中度高、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开展创建“质量走廊”活动,是服务“两强一堡”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有力抓手,是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的重大举措,是质监工作再创佳绩的重要平台。
杨榆坚局长谈道,云南全省质监系统在积极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中,必须要牢牢把握“四抓”、“四严”、“四促”、“四重”的工作要求,即:提升产品质量,要突出抓宏观、抓典型、抓管理、抓品牌;坚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要做到严格履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市场准入、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格执法打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促进产业提升,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要促进节能减排,强化能源计量工作,要促进源头治理,加强认证认可工作,要促进民生改善,畅通质量诉求渠道;打基础,要重视基层建设、着重能力提升、注重法治建设、重在创先争优。他指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省质监系统要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只争朝夕、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省委、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以优异的成绩为新时代的质量观注入新的理念,为质监事业的新发展搭建新的质量大舞台。
创建质量走廊——处处盛开质监之花
为大力推进质量兴省战略任务的进一步落实,充分展示质量振兴成果,积极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质监事业的科学发展,今年6月,云南省质监局制定了《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决定开展以“质量兴省在行动”为主题的“质量走廊”创建活动。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紧扣质量兴省战略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实际,科学谋划,紧紧围绕交通动脉沿线周边,建点连线,线面结合,一地一特色,一企一亮点,形成覆盖一、二、三产业的科学布局。
如大理州质监局,为不断在全州营造良好的质量工作环境,大力推进质量兴州战略的实施,立足本职、依托政府、抓住企业开展好城乡“质量走廊”创建活动。一是加强调研,立足职能抓创建。质量兴州活动启动以来,该局充分发挥领导组办公室的作用,立足工作职能,由局领导带队,先后多次深入食品、建材、农资等不同类别的生产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形式,提出以“一市二区为中心、沿三线四方交通线、依托五县六业”(简称123456)的工作思路打造全州城乡质量走廊,并从食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计量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大理州质量兴州活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设计了牌匾式样、收集了相关宣传标语内容,就“质量走廊”创建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实施措施。二是加强沟通,依托政府抓创建。在质量兴州战略的推进实施过程中,州、县两级质监局均注重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工作,通过沟通协调,州政府同意州内交通要道上的大型广告牌以州质量兴州领导组办公室的名义开展“质量走廊”创建工作,洱源、祥云等县政府结合本县优势产业实际,积极围绕标准化战略、名牌战略等内容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并在广告牌位置使用、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加强指导,抓住企业抓创建。为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该局加强指导,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了“质量走廊”创建活动推进会。州、县两局共选择62户规模以上企业作为示范单位,指导企业从创建质量管理、质量提升、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旅游服务标准化、诚信计量7类示范单位形成“质量走廊”,提出了“十个一”的工作方式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同时,对各示范单位的标语、牌匾从最小尺寸、字体、颜色等方面作了统一要求,由质量兴州领导组办公室统一设计印制了《计量器具管理台账》、《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等管理台账和电子文档,免费发放给示范单位。领导组办公室对首批14户示范单位的广告牌设计样式、宣传内容、完成时限、交通干线的广告牌位置等内容作出了具体指导和要求。
(二)量力而行,鼓励创新。立足政府所求、部门所需、群众所盼、质监所能,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类指导,促进创建工作健康、持续、协调、平衡发展;创新驱动,大胆实践,打造亮点,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展示质量振兴成果。
如昆明市质监局,从今年起,昆明将通过一批质量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全面推动“质量兴市”工作。昆明市将结合实际,以滇池为中心,在交通要道、产业集中度高、经济较发达的区域,打造“一湖五片”、“四线十点”城市质量走廊。“一湖五片”是指,由高新区、经开区组成工业片,呈贡为行政服务片,西山、旅游度假区组成环保旅游片,五华、盘龙组成商业社区片,官渡、空港组成工程质量片;“四线十点”是指,阳宗海—宜良—石林、安宁—晋宁、富民—禄劝、嵩明—寻甸—东川一共4条线10个点。据介绍,城市“质量走廊”的打造将按照“大质量”的理念进行,通过在区域、行业或园区创建质量兴市的典型和示范,带动全市的质量工作走上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因此,进入质量走廊的典型不仅包括企业,还将包括工业园区、社区等涉及质量工作的各部门和行业。预计今年将从参与试点“质量兴企”活动的50家企业中产生首批企业进入质量走廊。
(三)标准引领,示范先行。强化标准意识,上下结合、规范统一,把标准化工作理念贯穿于创建活动始终;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注重典型培育、宣传和推广,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标杆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把创建活动作为全面履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把质监各项业务全面融入创建活动中,力求有声有色,力争有为有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目前,云南曲靖、玉溪、红河、丽江、保山、德宏、昭通等全省16个市(州)质监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质量振兴新成果,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云南全省质监系统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是以标准、计量、质量、认证认可、食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为重点,通过两至3年的努力,建成“一中心”(昆明市)、“三主轴”(滇东、滇南、滇西三条公路干线)、“七片区”(滇东北、滇东南、滇中、滇南、滇西、滇西南、滇西北)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质量走廊”。
一是在交通主干道设置质量工作宣传牌20个(每个州市至少一个);二是建“品牌创建示范区”10个;三是创质量管理示范企业150家;四是质量提升示范企业150家;五是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示范单位300家;六是特种设备分类监管试点单位200家;七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0个;八是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80家;九是旅游等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100家;十是“能源计量示范单位”60家,诚信计量集贸市场(超市)110个,诚信计量医院100个。最近,云南中石化、中石油等1552家加油站,公开向社会作出诚信承诺。
杨榆坚局长介绍说,“质量走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质监部门充分发挥质量兴省战略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服务、协调、督促等职能,整合资源,巧借外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创建工作深入、持续、有效开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质量文化宣传。充分利用“三个载体”。一是交通要道。在全省水、陆、空交通枢纽场、站、港的显眼位置树立体现质量文化的标志、标牌。通过电子显示屏、展示栏、广播、网络等介质多形式、全方位展示质量振兴成果,努力营造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二是重要节日。抓好“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20”计量宣传日、“6.9”世界认可日、“10.14”世界标准化日和“全国质量月”等重要纪念日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新闻媒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在各地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宣传媒体建立质量宣传专栏,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
(二)质量创新示范。强劲推进“三个示范区”建设。一是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云南名牌、地理标志保护等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有效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构建有利于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和社会环境。二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联合有关部门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三是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积极推动旅游、餐饮、社区、商贸等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构建与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三)质量成果展示。着力展示“三个成果”,一是质量管理成果。以云南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为骨干,展示企业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大力推动QC小组等先进质量管理活动,积极支持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质量竞争氛围。二是质量提升成果。着眼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及质量控制能力“两个提升”,遴选优势行业和优秀企业,充分展示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企业从原材料进厂到出厂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先进工艺流程,树立示范标杆。三是质量安全成果。选择辖区内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质量安全承诺活动,公示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示范单位和特种设备分类监管试点单位,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广泛宣传质量安全知识,积极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四)质量服务民生。突出体现“三个服务”,一是质量惠民。要通过大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质量技术支撑体系、质量信用体系,以一件件具体事例体现质量惠民行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二是质量利民。全力抓好生产加工环节、旅游服务、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等活动,通过创建“诚信计量农贸市场”、“质量诚信一条街”等形式,使老百姓“买得安心,吃得放心、用得舒心”。三是质量便民。畅通12365质量诉求热线和96128政务服务专线,叫响“产品质量有诉求,请拨12365,云南质监竭诚为您服务”,使之成为老百姓家喻户晓的贴心热线,成为展示质监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着力打造质监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举措,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做到标识清晰,服务便捷,真正把质监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为民、便民中心。
杨榆坚局长对云南全省质监系统在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中的要求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作为全系统的“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按照“一个局长一条线,一个处(科)室一个点”的工作要求,做好“质量走廊”创建行动组织保障和协调工作。要把创建活动作为质量兴市(州)工作的重要内容,争取当地政府的领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上下联动,合力创建。二是狠抓工作落实。各级质监部门要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上下协同推进,群策群力落实。要结合实际,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建立目标倒逼工作机制,实施一线工作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以企业为主,充分发挥企业在创建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将“质量走廊”创建工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报告和通报制度,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和信息,省局每月通报一次进展情况,对抓得好的表彰鼓励,对不落实的督促整改,直至问责、追责。同时,抓好授牌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把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示、授牌、摘牌等多种形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杨榆坚最后讲到,云南质监系统之所以要开拓创新地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就是要结合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全方位给力于云南边疆社会经济发展,用质监卫士聪颖的智慧、辛勤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和真心、实意、热情的服务,在云岭这片神奇、神秘、神美、神远的红土地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