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 页 | 村镇银行 | 地 方 | 一线记者 | 人 物 | 专 题 | 母婴用品 | 酒后代驾 | 旧版回顾
欢迎您来到阳光新闻网
 您现在 的位置 >> 首 页 >> 天辰新闻网 >> 权威时评 >> 正文

 

梁培俊:面子背后的权力伦理

 

www.cr-citynews.com】 【时间:2013-01-21 05:12】 【来源:法制日报】 【特约评论 梁培俊
                           
    将本文转发至      
     

  近日,“最冷寒冬”里广西山区小学生穿凉鞋睡凉席的消息引起了各方关注,吉林、江苏、广东、广西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捐资捐物。然而就在大家传递感动、聚沙成塔时,一直声称没有物资来源的当地有关部门却拒绝设立物资接收账户,并要求记者停止呼吁爱心人士的捐助。理由是不想戴上“灾区”的帽子(1月20日《今日早报》)。
  自己不愿解决,无力解决,却又拒绝别人帮助,权力的伦理你或许不懂。政府好面子,学生多受凉,这几乎成了无法忽视的现实。山区孩子在寒冬中瑟瑟发抖时无人相问,当爱心汇集却又可能无福消受。在“不想戴上‘灾区’帽子”的理由下,爱心有可能被生硬的阻断。民生需求与权力伦理何以反身而行?
  在权力者看来,因为接受捐赠,就意味着自己属于“灾区”,这在外人特别是上级面前挺丢脸。这就跟很多地方明明十分贫困,却又偏偏要通过数据造假,或者“跑部钱进”做工作,也要摆脱贫困的帽子。这是因为,脱贫是一种政绩考核,对权力者能带来巨大的好处。反之,当“争贫”能成为一种政绩后,相反的一幕又会重复上演。讳疾忌医的地方政府,之所以对捐赠避而远之,一则受冻的不是自己,与自己没有什么利益联系;二则顾及民生只是口头上的表达,若其与自己的利益诉求相背离,自然也就无以引起重视。如此欲盖弥彰的做法,背后是权力取向的失位。权为谁而行,利为谁所谋才是问题的关键。当政绩思维成了当权者挥之不去的指向之后,一切不利于其利益的东西都有可能遭受扼杀。民生福祉若不能为其带来好处,那么一切有利的东西都很难获得重视和放行。山区孩子受冻如此,拒绝爱心捐助同样如此。
  这样的现象并非孤例的存在,类似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据“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介绍,有些地方政府害怕被关注而拒绝免费午餐。从学生自带课桌无以解决,到很多地方的民间捐助无人受理,再到“为面子”而拒捐。种种事例说明,“官本位”的思维已经让一些人失去了基本的操守。若连爱心都无以承受与接纳,还谈什么服务为民的宗旨?相反的是,当捐助的对象是权力者本身,结局却又截然不同。2012年8月,有网民“晒”出某地政府豪车,并质疑其有超标之嫌,当地政府回应称,此豪车是因“中德合作扶贫项目工程”捐赠的,不算超标。两厢对照则让人无比郁闷,同为捐赠差距何以泾渭分明?
  利益为民,则会伤及面子,利益肥私,则一路大开红灯,这便是权力伦理异化之下的行动反差,也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所在。令人担忧的是,在捐赠上尚且如此,那么其他惠民政策能够落实到什么程度,难免让人心生疑惑。如何让民众的利益真正得到重视,显然还需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未能给山区孩子提供保暖保障已属失职,再拒绝外界帮助更是错上加错。对于这样的行为必须及时叫停,而对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破除官本位思想,消除权力为己的思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媒体资深记者 梁培俊
 

  编辑:谢莉   
图说中国  
记者在现场 更多...
情侣度假 休闲 美食  

京城最美情侣度假休闲最佳选择

注册入口  | 发布媒体 | 新闻稿策划 | 网络营销 | 新闻稿撰写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1039297号|文化经营证0190-102号|新闻信息许可证1112012018号

地址:北京建国门大街88号|邮编:100101|邮箱:tianchenxinwen@139.com

      

(建议在1024*768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