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要闻 地方新闻 城市精英 行业风采 领导访谈 特色餐饮 记者调查 公关活动 社会公益 记者专栏  城市电视 新闻直通车

 
记者在现场 >> 记者专栏 >>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专栏 >> 梁培俊个人报道集
 

 

解读“假日经济”火爆背后的怪象
 

2011年02月02日  08:00:01  来源: CCTV新闻   【留言】【打印】【关闭】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  梁培俊


  中央电视台(记者 梁培俊)  春节即将来临,不少物品价格趁机涨价。白酒龙头茅台率先高调提价,不少白酒也跟着“大哥”走,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价格。还有不少旅游景区,也在此时调高了价格。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价格也在悄然涨价,不少蔬菜价格已赶超肉价。有一些蔬菜已超过10元每斤。客车票在涨、石油在涨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物品涨价,无疑会产生关联效应,纵向、横向地影响着其他相关物品的涨价。而物价上涨不像股票价格一般,有涨有跌,而多数趁机上涨以后,就不再回落。导致CPI指数上扬,造成通货膨胀。

  只从1999年开始调整节假日以来,“假日经济”呈现出火爆的景象,扩大内需,搞活市场,带动消费,促进假日经济繁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中旅游、休闲等消费支出逐年在增长。因节假日增多的现实,催生出的假日经济却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些变异,在每个节假日到来之际,却异生为“涨价经济”。

  每逢节假日,与之相关的旅游、交通、宾馆、餐饮、商业迎来一片“日出江南红似火”的景象。作为每个公民共享的节假日,不少人依然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不少旅游、休闲、出行的人提供服务。而这个时期,需要支付高于平常三倍的薪水,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适当调整价格情有可原,也符合《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据有关研究机构调查显示:每逢节假日,不少物品价格乘机上涨,且逐年增加。却未在假日过后,自觉回归到以前的价格水平。呈现出的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态势。涨价幅度雾里看花,随意性大,令不少民众难以承受。比如,不少旅游景点近几年的涨价中可窥见一斑。各自为政,借着市场经济的名目,自由调节,却未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来进行合理的调节,不少涨价者简单地以自己的经营利益和利润率出发,认为涨多少才合适。商家的利润永远没有止境,永远都不满足,无底洞,恨不得一本万利。其背后,除去供求变化因素外,投机心理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每逢节假日,民众却非常害怕过节。物价不断攀升,造成各种支出不断增加,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工资等收入的涨幅远远落后于物价涨幅指数,在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下,普通民众的生活愈来愈显得艰难,生活品质不断下降。每逢节假日乘机上涨的物价,无疑推动了CPI指数的上扬,造成压力,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不小的影响。

  国家发展假日经济是为了扩大内需,搞活市场,而不是让人商家在节日期间,趁机“捞一把”、“赚一笔”。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是由物品价值决定的,如果不切实际地人为哄抬炒作,使价格明显地偏离价值,最终将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惩罚。受伤的不仅是商家,而是整个经济系统。面对假日经济的蓬勃生机,一边我们为之兴叹,一边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假日经济存在不少问题。只涨不跌,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很多商家把市场经济理解为自由经济。不少商业涨价行为只考虑个体经济利益,而不考虑整个业态,乃至整个经济社会中,商业在社会上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假日经济不少涨价经济,各级职能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宏观调控各种价格,让整个经济社会处于一个良性运行的状态中。
                                


 

上一页(新华社 郝亚琳)   下一页CCTV李小萌

 
( 编辑: 孙玉玲 ) 【字号 打印关闭

   24小时新闻热线:400-601-8560  敬请您的关注!

 

首 页 | 地 图 |留言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酒后代驾 |内刊策划 |诚寻出版商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10   www.cr-cit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4小时新闻热线:400-601-8560    服务邮箱:citynews560@139.com

      

(建议在1024*768分辨率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