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副市长杨雄19日在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港澳委员座谈会上谈“房产税”、“限购令”等热点话题时,称上海今后将为“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
政府为买不起住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看上去确实很美、很幸福,中低收入人群最低住房需求有了保障,吃了定心丸。不过,在笔者看来,为“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其实是一种带有严重歧义的表态,而且不但不能作为定心丸,更不应该当作政绩公开炫耀。
“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在笔者看来有两种不同解读,而且是有着很大差距的解读。第一种解读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就是政府为广大买不起房子的市民提供廉租房居住,而且可以居住一辈子。说白了,就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终身廉租房。另一种解读,是政府为那些一辈子、永远买不起房子的绝对贫困的市民才提供廉租房,对于那些有可能买起房子(包括有能力买起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人群不提供廉租房。假如是这种解读的话,那么对于广大中低收入人群来说,不但不是定心丸,相反是为后来无法提供廉租房寻找借口。
事实上即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终身廉租房,其实也算不上是政绩,更不值得炫耀,相反是政府失败的表现。市民永远买不起房子,无非是房价过高,收入过低,导致市民没有购房能力,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政府无能的表现。一方面政府无能控制房价,纵然出台N条政策,但是房价一次次突破民生底线,高歌猛涨。另一方面是政府没有能力提高群众收入,不能带领群众致富,连让老百姓买上属于自己的房子的能力都没有。换言之,政府为中低收入群众提供廉租房,既有着为困难群众提供住房保障的目的,更多的是掩盖无能的实质,是让大面积的廉租房掩盖大面积买不起房的现实。
实际上有一点生活常识的都知道,廉租房并不能从根本上代替属于自己的住房,很多实际生活问题和困难廉租房根本无法解决。最简单的最需要房子的是准备结婚的青年人,但是廉租房并不能提供给青年人,说白了廉租房满足不了最基本的婚房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