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要闻 地方新闻 城市精英 行业风采 领导访谈 特色餐饮 记者调查 公关活动 社会公益 记者专栏  城市电视 新闻直通车

 
时政要闻 > 正文
 
宋晓梧委员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区域协调发展
2010年08月22日 08:28:08  来源: 中国改革报   记者 黄少华【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17日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中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

  全国政协当日在北京举行“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专题协商会。

  宋晓梧在发言时说,中国由于前一阶段各地偏重总量GDP或人均GDP指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没有提到应有的位置,致使居民收入一次分配的地区差距,经过二次分配反而扩大了。例如义务教育经费,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上海约是河南的10倍,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上海约是贵州的9倍。国家法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在不同地区待遇水平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符合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也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他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区的经济实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同时要看到,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源要素还会向发展条件较好,回报率较高的区域集聚,扭转区域发展差距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标准如何确定。

  他指出,应当考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设施基本完备为主要指标来衡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指标大体相当,供水、供气、供电、供暖大体平衡,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设施基本具备,就可以认为区域发展水平大致协调了。

  他的建议包括:加快财政支出制度改革步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加快完成从投资型财政体制向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的转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分配关系,将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划归中央,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经费的保障机制;按照均等化的方向改革公共服务领域的各项制度,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尤其是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转移支付,逐步缩小各地公共服务华人基础设施的差距;着力研究逐步平衡地区间的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著名劳动经济学家,宋晓梧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是打破各类地方保护,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合理地自由流动,切实维护中央政令统一,改革与完善财税制度和资源管理体制,加大中央与各地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特别困难地区给与一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

  他特别提到,要警惕过多的国家级区域规划形成层次不等、种类繁多、画地为牢的各类财税、土地、外贸等优惠政策,结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统一市场,形成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性GDP竞争,最终加大了区域协调的难度。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改革报》:权威 好看 实用 指导
《中国改革报城市周刊·地方特刊》现已正式启动
《中国改革报城市周刊》开设“领导畅谈新思路”新闻直报专版
 
( 编辑: 杨倩 ) 【字号 打印关闭

  24小时新闻热线:400-601-8560  敬请您的关注!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留言本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10-2012  城市周刊新闻网版权所有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号

(建议在1024*768分辨率下浏览)